桂林央行拟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推动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起草说明指出,《办法》旨在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准入管理,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办法》分为六章,共四十六条,明确了六类金融基础设施准入与监督管理的细化安排,包括总则、设立和准入、运营要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
《办法》明确了纳入我国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的是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基础征信系统等六类设施及其运营机构,适用范围为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基础设施。同时,《办法》从完善党建、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与国际规则标准衔接等方面对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作出总体安排。
《办法》规定,设立金融基础设施的运营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成立的法人实体;二是具有清晰、透明的组织结构和治理安排,不违反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三是具有符合规定的实缴资本;四是具有必要的营业场所和支持业务开展的、安全且合规的系统与设施;五是具有与拟开展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内控制度、业务规则等制度安排;六是拟任董事(理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任职条件;七是股东信用记录良好,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且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事项或受到重大监管处罚;八是具有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的从事相应业务的合法资质;九是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办法》提出,对于其中影响或可能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依法进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或者以任何形式运营金融基础设施,不得使用金融交易所交易中心登记结算清算交易报告等涉及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或近似的名称。
《办法》强化了金融基础设施运营要求及风险管理,明确了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规则。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办法》规定了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对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督管理要求,包括备案事项、报告事项、处置及退出事项,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认定标准。其中,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的,由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监管。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现有的机构监管职责不变。
(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